课程:开卷一种书香

主讲人:诸玲 课程数量:13

订阅价:19.90
原价:19.90
古籍是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有力见证。前人的智慧靠着书籍一代代传承下来,融入我们的思维和意识。书中的知识包罗万象,诸如诗词歌赋、时令习俗、农桑医药、琴棋书画、玺印篆刻、鸟兽鱼虫等等,直到今天,我们仍能不断地从中得到滋养和帮助。 “开卷一种书香”点知识讲堂主要从字体和材质的演变、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以及古书装帧等角度展开。

-- 课程介绍 --

【课程简介】

古籍是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有力见证。前人的智慧靠着书籍一代代传承下来,融入我们的思维和意识。书中的知识包罗万象,诸如诗词歌赋、时令习俗、农桑医药、琴棋书画、玺印篆刻、鸟兽鱼虫等等,直到今天,我们仍能不断地从中得到滋养和帮助。

 1.1.jpg

明内府写本《明解增和千家诗注》 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

 “开卷一种书香”点知识讲堂主要从字体和材质的演变、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以及古书装帧等角度展开。

课程甲骨文部分:甲骨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,现代汉字与其一脉相承,历经不断抽象和演化,成为今天的模样。同时,在纸张发明和普及前,古人也一直在寻找适合用于记录的载体,从龟甲、骨头、青铜、石材,到竹简和绢帛等。但由于这些材质造型各异,有些更是无法装订,所以在书籍发展史上称为非正规的书籍阶段。

 下图中的这块甲骨,它一面记录了当时商代朝廷做出的预测,一面则是关于月食的文字记载。这次月食的记载非常详细,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的协助下,可以确定它是于公元前1192年12月27日的21:48至23:30(误差17分钟)在中国安阳观测到的。有一种历史观认为,“真相”是永远不可能被完全解释的。古书就是一束光,如果能用现在的观点看懂了古文中写出来的境界,那就是实现了思想上的穿越,融合了古今。

1.2.jpg

 中国甲骨 公元前1600-1050年 大英图书馆藏

 课程雕版印刷术部分:宋代是雕版印刷进一步普及并趋于完美的时代,刻本是指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,课程着重介绍了宋刻本。当时文人藏书、校书蔚然成风。而宋人严谨治学的风范,使得后世所能见到的典籍大多经由他们之手。当时浙江、四川和福建三大刻书中心,为使习惯手写本的人们接受和喜欢雕版印刷书籍,除了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外,在形式上也把书籍当成艺术品来制作。以官方刻书机构为表率,他们请书法家手书样本,选择有书法修养的良工雕刻,用上等的纸墨刷印,使雕版印刷品较之手写本有别样的艺术美感,从字黑如漆、字画如写,到版画之细腻,书法之精妙,装帧工艺之考究,均令观者感到“书香”扑面而来。同时,宋刻本校勘严谨、错讹较少,这些均是人们追求它的原因。

1.3.jpg

宋刻标抹本《四书章句集注》内页  南京图书馆藏

 早期雕版印刷作品中,唐代佛教徒喜欢印制菩萨像、佛像,来宣传宗教,这些就是插图,也叫版画。到了宋元时期,书坊为了多卖好卖,也喜欢在书籍中插图,以加强表现力。古代插图版画的飞跃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,当时的作品表现出山水的清秀,人物的雅致,刀法细腻,完全具备传统绘画、文人画的特点。所刻印的书籍,多是通俗小说、戏曲文学,很受读者欢迎。

技艺高超的画家、工匠,把多色套印技术和绘画、版画技法结合起来,分色、分层、多次套版印刷,制作精美的”饾版”画谱。饾版就是拼版,用多种颜色的小色块,多次叠加印刷,取得了颜色准确,晕染过渡精细的效果,极为美妙。康熙时期,南京画家王概、王蓍、王臬合作绘画,刊刻著名的《芥子园画传》,饾版彩色印刷,把传统山水、花鸟绘画技法,用图画分解的办法,刊刻出来,初学者就依据它来入门,这部书在清代多次被翻刻,后来也有影印。

1.4.jpg

《芥子园画传》 清康熙十年芥子园甥馆刻套印本

 在课程的最后讲述和古书相关的职业和对今天的启发。比如汉字字体的演变就十分有趣。我们常说的“宋体字”,与宋朝人并没有多大关系。在明代隆庆万历年间,工匠们写样、雕刻的过程中,将之前雕版中的字体进一步整齐化、规范化,把它逐渐演变为一种标准字体,形成我们今天熟悉的“宋体字”。所以日本人把它称作“明体字”,倒是很确切的。
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字体爱好者开始关注古籍字体,他们从不同的古籍版本中得到创作灵感,把新字体应用在各种设计中,用不同的字体表达不同的设计诉求。类似于出席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一样,不同字体流露出不同的情绪、风格的表达。举个例子,汉代《曹全碑》结字中宫收紧,主笔舒展飘逸,好像是佳人风致翩翩、长袖善舞,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;而同时代的《礼器碑》则是线条细劲挺拔,粗细对比强烈,好像是爱憎分明的江湖豪侠,清人王澍称之为“一字一奇,不可端倪”,是汉隶体势典雅、遒劲灵秀的经典风格的代表。

1.5.png

《曹全碑》汉代

2.png

《礼器碑》 汉代

 古书就好像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宝藏,只要你愿意去学习和体会,就可以从中汲取到适合自己的那“一瓢饮”。我们参观很多的博物馆,探究过去,最终还是希望能有所借鉴和启发,让现在的生活过的更充实,更美好。

 古籍研究和其他任何一门学问一样,是需要长期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系统的学习。这门系列讲堂可以看作是一次短暂的游历,您可以在这片园地里先玩耍一番,或者驻足了解和欣赏各处的风景。通过十三节的音频内容,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走近古书,也希望能开启理解历史、走近传统的新角度。

 

课程提纲

第一讲:非正规书籍阶段之甲骨趣谈

第二讲:非正规书籍阶段之钟鼎款识话金文

第三讲:非正规书籍阶段之石鼓文

第四讲:非正规书籍阶段之简牍帛书

第五讲:西方图书简史

第六讲:谈书先论纸

第七讲:雕版印刷概述

第八讲: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之宋版书(一)

第九讲: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之宋版书(二)

第十讲:明清时期雕版印刷

第十一讲:装帧的演变(一)

第十二讲:装帧的演变(二)

第十三讲:与古书相关的工作

 

适合人群:

☆ 对古代文化感兴趣的你

☆ 喜欢探究历史的你

☆ 想要走出知识舒适区、拓展认知边界的你

☆ 对汉字有深厚感情的你

☆ 最最可耐的观复粉


-- 主讲人介绍 --

图片1.png

主讲人:诸玲 

上海观复博物馆英文讲解员;

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;

古代文化和中国书法的超级发烧友,热爱关于书籍和文字的一切。